投稿
首页 > 畜类 > 养猪 >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

农信网 2009-11-14 17:08:05 养猪 712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

猪繁殖障碍疾病控制对策

葛海芬,郭彦辉,李爱云,裴爱民,李连敏

河北省石家庄市牧工商开发总公司井陉矿区清凉山原种猪场

随着养猪业发展,猪病种类增多,临床症状越来越复杂,表现形式也与以往有很大差别,尤其是影响猪繁殖性能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从病原种类分为四类:病毒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细菌性疾病如布氏杆菌病;寄生虫性疾病,如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如饲料中长期缺乏VE和硒。这些原因以不同方式影响猪繁殖水平,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影响母猪的繁殖机能,导致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猪病的认识和掌握不断进步,提出了许多预防、治疗、净化疾病的方法,但是病毒的变异、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给管理和兽医工作增加了困难和挑战。笔者主要针对危害比较大、难控制的病毒性疾病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构建规模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以供养猪同仁们参考。

1猪繁殖障碍性疾病

1.1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1.1.1流行特征

该病的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主要引起母猪产死胎、流产和断奶仔猪的死亡。母猪妊娠后期(105天~112天)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初生仔猪呼吸急促,运动失调,个别猪耳、腹侧、外阴部皮肤呈现青紫色或蓝色斑块。育肥猪临床表现不明显,主要为间质性肺炎。根据荷兰制订的三项诊断指标或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即死胎率不低于20%、断奶仔猪的死亡率至少为26%、流产母猪和提前产仔的母猪占怀孕母猪的8%,具备其中两项即可诊断为蓝耳病。

1.1.2实验室诊断

常规方法有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血清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法等。

1.1.3防治

①预防控制以免疫注射为主,有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弱毒疫苗于后备猪4月龄时首免,1个~2个月后加强免疫;灭活疫苗针对后备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1个月免疫注射,经产母猪空怀期免疫1次,3周后再统一强化1次。②在加强消毒、管理的同时,对发病猪进行对症治疗,对衰弱或腹泻的猪补给电解质,初生仔猪进行人工喂乳;产前用阿司匹林拌料,连喂7天。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和防治继发感染。如果母猪产全窝死胎,则应推迟配种,直至干乳,同时隔离。对妊娠70天以内流产的母猪应尽早配种,70天以后的母猪则应推迟配种。

1.2伪狂犬病

1.2.1流行特征

该病的病原为伪狂犬病病毒。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尤其是产死胎为主要特征,常引起仔猪的大量死亡,表现为出生第1天无症状,从第2天开始发病,3天~6天是死亡高峰期,严重的整窝无一幸免,发病仔猪出现唾液过量分泌,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发抖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肝脾有红色坏死灶,扁桃体有炎症、坏死,肾脏有针尖样出血点,肺水肿,脑膜充血、出血。

1.2.2动物接种试验

采取病猪患部水肿液、神经干、脊髓以及脑组织,用生理盐水制备成1∶10组织悬浮液,并加入青霉素、链霉素,皮下或肌注接种家兔1ml~2ml,接种后2天~3天,注射部位局部脱毛、出血,通常在48小时~72小时内死亡。

1.2.3实验室诊断

常规方法有免疫荧光试验、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多聚酶链反应等。

1.2.4预防

应用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苗、亚单位疫苗、多价疫苗等坚持免疫接种,可提高猪抗体免疫力。做好抗体监测,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母源抗体干扰,对抗体水平低的猪及时补免。

1.3猪瘟

1.3.1流行特征

该病的病原为猪瘟病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倦怠,高热(41℃),结膜炎,上下眼睑黏连,腹部皮肤发绀以及步态摇摆蹒跚,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很快死亡。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急促或震颤,病死仔猪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有时淋巴结周边出血,肾脏表面、左心耳、膀胱黏膜、喉头有出血点。

1.3.2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诊断常用免疫荧光试验、免疫酶组化染色法、琼脂扩散试验等。

1.3.3防治

以疫苗免疫为主,常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在非疫区,仔猪20日龄、70日龄各免疫1次;若在疫区,可实行超前免疫,即新生仔猪出生后吃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接种1次,免疫后2小时再吃初乳,60日龄~65日龄再加强免疫1次。

1.4细小病毒病

1.4.1流行特点

该病的病原为猪细小病毒。患病后母猪所产胎儿死亡率高,延迟发情、乏情、假孕,窝产仔数减少,木乃伊胎增加,偶尔有流产。

1.4.2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可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可用血清学检查,或用胎儿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肝做PCR和病毒分离、鉴定。

1.4.3防治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6周和前3周分别接种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以后在每次配种前3周~6周接种1次灭活疫苗以强化免疫;后备公猪应分别在配种前6周和前3周免疫,以后每半年强化1次。

1.5猪乙型脑炎

1.5.1流行特征及症状

该病的病原为乙型脑炎病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多集中在夏末秋初。发病年龄与性成熟有关,大多在6月龄左右,其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20%~30%)、死亡率低。通常突然发病,体温40℃~41℃,稽留热,精神萎顿,食欲差,粪干且呈球状,表面附着灰白色黏液,有的后肢呈轻度麻痹,步态不稳,关节肿大,跛行,有的病猪有视力障碍,最后麻痹死亡。妊娠母猪突发流产,多发在妊娠后期,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产后几天内死亡;母猪若妊娠初期被感染,产仔数明显减少。公猪除有一般症状外,常发生睾丸肿大,影响配种能力。流产胎儿脑水肿,皮下血样浸润,肌肉似水煮样,腹水增多,肝、脾、肾有坏死灶,全身淋巴结出血,肺瘀血、水肿或有肺炎,子宫黏膜充血、出血,胎盘水肿或出血。公猪睾丸充血、出血、有坏死灶,有时萎缩。

1.5.2诊断

有明显的季节性,初产妊娠母猪易发生,产出大小不一的木乃伊胎和死胎,产出的弱胎在几天内发生癫痫样症状并死亡,公猪发生睾丸炎。

1.5.3防治

该病无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疫区在蚊虫开始活动前1个~2个月,对4月龄至2岁的种猪应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次年可加强免疫1次,同时灭蚊,做好死胎、胎盘及分泌物的合理处理。

2规模化猪场生物体系的构建

控制疾病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尤其是病毒性疾病,必须通过加强消毒、防疫、免疫等来促进猪群机体免疫力的提高,规模化猪场应从以下几点抓起。

2.1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防止病原体进入猪场,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严格消毒与控制;消灭蚊、蝇、鼠;猪场人员不与外界猪群、偶蹄目动物及其产品接触;出入生产车间前淋浴;新进的种猪应隔离,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处理病死猪等。

2.2实行全进全出制

严禁不同日龄猪混群把体重相近的猪同时转入一个经过清洗和消毒的猪舍中,并同时转出。下一批猪转入之前必须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洗和严格消毒,并空舍一段时间,以便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疾病的发生。

2.3阶段性冲击式轮换用药

阶段性冲击式轮换用药,不仅可以抑制不同病原,而且可减少病菌对长期使用的同一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推荐使用五阶段用药方法:即后备母猪、后备公猪配种前;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前后;中猪转栏前后;夏季防暑降温用药。

2.4严格消毒制度,彻底清除隐患

2.4.1建立常规的消毒制度

猪场门口与每栋猪舍入口均设消毒池。每栋猪舍猪全部出栏后应消毒1次~2次,空栋6天以上方可进猪。保育舍、分娩舍每周带猪消毒2次,生长舍、怀孕舍、配种舍每周带猪消毒1次。消毒药轮换使用,并选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药物。环境消毒每周1次,并定期对沐浴室熏蒸消毒1次。

2.4.2重视熏蒸消毒

熏蒸消毒效果更彻底,尤其对规模化猪场控制呼吸道疾病十分有意义。

2.5坚持自繁自养

坚持自繁自养可避免引进带毒猪。

3小结

综上所述,控制猪繁殖障碍疾病是一项既复杂又系统的工程,除了有病治病,对症用药外,更重要的是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着实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1 评论

  • 煙雨夢

    煙雨夢

    猪繁殖障碍疾病的控制对策是非常重要的,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监管,保障猪的健康,确保猪肉品质安全。

    2014-09-15 13:06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