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首页 > 综合内容 > 青海蒙古族巧手传承民族文化 绣出致富路

青海蒙古族巧手传承民族文化 绣出致富路

农信网 2024-03-07 07:45:51 综合内容 407

青海蒙古族巧手传承民族文化 绣出致富路

青海蒙古族巧手传承民族文化:绣出致富路》简介: 青海地处高原,盛产优质羊毛,蒙古族绣娘们以其巧手传承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她们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融入绣品设计中,以精湛的绣工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市场。同时,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也为蒙古族绣娘们提供培训和支持,使她们在创作中不断探索创新。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也成为了当地蒙古族群众致富的途径。通过绣出的艺术品,她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图为徒弟六姐正在制作腰带。李隽摄

中新网青海海北8月16日电 题:蒙古族“巧手”传承民族文化“绣出”致富路

作者李隽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有位心灵手巧的蒙古族妇女仁毛,她制作的蒙古族、藏族服装,不仅深受海晏县少数民族民众的喜爱,还多次在各级民族手工艺美术展中折桂,她也因此获得了“民间工艺示范户”“文化中心户”等称号。

16日,记者走进位于海晏县绿色文化产业园的仁毛民族服饰展示区时,琳琅满目、华丽富贵的蒙古族、藏族服装让人目不暇接。此时的仁毛正带着两个徒弟忙着裁剪服装,另一个牧民徒弟六姐在一边缝制蒙古服腰带。

图为仁毛和她的民族服饰。李隽 摄

从海晏县哈勒景蒙古族乡乌兰哈达村大山深处走出的她告诉记者:“我的名字‘仁毛’的意思是大山。我就想拥有大山一样广阔的胸怀,带领乡亲们一起脱贫。”多年来,小有成就的她创建了仁毛百吉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与乡亲们一起走上了富裕路。

仁毛家中有9个兄妹,作为大姐的她,很小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放羊的时候,她常常会从小包中拿出母亲提前裁剪好的衣服,一针一线地为弟妹缝制衣服。两三天后,她就可以缝好一件衣服。心灵手巧的她,时常会得到母亲的夸赞。所以,她从小就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传统蒙古族服饰制作的技艺。

1993年,乡上召开农牧民运动会,要求蒙古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这下可愁坏了大家:一时间上哪里找那么多服装呢?仁毛突然想起,1989年乡上开“那达慕”时,村里有人从省民族服装厂买来了蒙古族服装,自己当时曾借了过来,并照着做了一件。这下,有心的仁毛便将自己不经意间学到的手艺派上了用场。通过这次运动会,仁毛和村里的两个姐妹共加工了三十多套蒙古族服装,赚了近两千元,初尝了制作民族服装的甜头。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仁毛决定用自己掌握的制作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手工技艺,找到的一条致富新路子。于是,仁毛大胆地走出哈勒景蒙古族乡来到了海晏县城,在时任县妇联主席的东勒什姐的鼓励下,开办起了家庭作坊。

为了实现心中美丽的梦想,仁毛在6月注册成立了“仁毛民族服饰制作中心”,并于3月将“仁毛民族服饰中心”发展为海北仁毛百吉纳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百吉纳”商标也于11月27日注册成功。

图为仁毛的民族服饰展示区一角。李隽 摄

自1993年起,仁毛制作的民族服饰已远销北京、内蒙古、辽宁、四川等地,有五套蒙古族服饰和一副蒙古银辫套还被省博物馆收藏。她制作的民族服装既保持了传统风格又融合现代气息,工艺精湛、款式新颖、风格多样,深受广大牧民民众和海外游客的喜爱。

仁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摸索,积极转变思想,坚持走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路子,把经营重点向旅游服务方面发展,成为了海晏县文化创业增收的先进典型。“现在县上已有很多人也开始对外加工民族服饰了,因为我制作的服装质量有保证,而且我会根据顾客的身份、气质等来搭配颜色,所以,我的顾客越来越多。”仁毛说。

如今,仁毛招收了来自哈勒景蒙古族乡、甘子河乡的10名牧民妇女为徒弟,手把手教她们传统民族服饰的绣制。“以后公司的规模扩大了,她还想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让大家不仅可以学到加工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手艺,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仁毛说。(完)

请先登录后才能复制内容

注册 登录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已有 2 评论

  • 天堂之泪

    天堂之泪

    看到这样的报道,真的感到很自豪,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他们点赞!

    2024-03-07 08:32

  • aimee

    aimee

    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实现致富,让人由衷地敬佩。

    2024-03-07 08:09

客服 客服 VIP 关灯 顶部

扫描或通过加QQ号3024107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

周一至周五 10:30-20:30